在國家引導和大力扶持下,裝配式建筑正朝著規范化方向穩步發展,現行標準不斷完善。目前,我國在裝配式建筑領域遵循的國家標準主要有一本評價標準、三本技術標準。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作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裝配式建筑,引領著裝配式建筑的風向。《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的出臺,對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整個裝配式建筑的良性發展,起到重要的意義。“四 五 六”可以概括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技術標準的特色。“四五六”是指本標準具備四個基礎、五個方向、六個原則。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注重標準的先進性和前瞻性,由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建筑設計與集成設計、建筑部品部件生產與運輸、施工與安裝、驗收及其使用與維護等組成。各章節構架以完善裝配式建筑的全面頂層設計創新引領為核心、突出裝配式建筑的完整建筑產品體系集成建筑特點,著眼點是完整建筑產品的預制部品部件的工業化生產、安裝和管理方式等,解決實現裝配式建造方式創新發展的基本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創新性構建了工業化建造方式的裝配式建筑——是一個全專業全過程的系統集成的過程——是以工業化建造方式為基礎,實現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等四大系統一體化,以及策劃、設計、生產與施工一體化的過程。其技術集成創新體現在,明確裝配式建筑的概念、內涵及頂層設計;首次構建裝配式建筑的四大建筑集成系統;提出裝配式建筑的系統集成設計;將建筑當做完整產品進行統籌設計;強調了裝配式建筑全生命期可持續的品質技術;對裝配式建筑“六化”提出建造方式要求。《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規定的裝配式建筑系統集成關鍵包括四大基礎:一是強調裝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統組合的特點;二是解決四大系統之間的協同問題;三是解決各系統內部的協同問題;四是突出體現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能和可持續性。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既是實施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重要舉措,是實施綠色建筑行動的重要路徑,同時對轉變建筑發展模式,破解能源資源瓶頸約束,培育節能環保等新型戰略性產業,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的循環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裝配式建筑建造發展升級方向應注重全面提升標準水平,增強長遠發展意識,適度提高標準對安全質量、性能品質、節能環保和建筑壽命等技術指標要求,《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的技術方向與特點有五個方面:《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突出裝配式建筑應保證完整建筑產品的長久品質,提倡全裝修,內裝系統應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建造,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集成化部品,倡導進行裝配式裝修。《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突出裝配式建筑應全面提升住房質量和品質,減少建筑后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應滿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維護要求,裝配式建筑提倡主體結構與設備管線分離的方式。《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突出裝配式建筑全專業的一體化協同,充分發揮建筑專業的龍頭作用,解決了以往一些裝配式建筑規范強調結構單專業,專業間的銜接較差,重結構、輕建筑、輕機電設計等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突出裝配式建筑的全過程,即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協同,并采用系統集成的方法統籌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實現全過程的協同。裝配式建筑按照模數協調,模塊化、標準化設計,統一接口,按照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實現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樣化。
▌5. “全過程”的方向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編制突出提出了裝配式建筑應有技術策劃階段,在項目前期對技術選型、技術經濟可行性和可建造性進行評估,并科學合理地確定建造目標與技術實施方案,強調裝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術,實現全專業與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裝配式建筑標準編制以創新驅動引領升級為核心構建現代裝配式建筑工業化建造集成體系的頂層設計,全面落實了六大基本原則:
▌1. 全面完善生產建造體系
建立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規范體系、推動建造方式創新。▌2. 創新集成建筑設計
以國際先進的裝配式建筑系統集成為基礎,統籌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推行一體化集成設計,推廣模數化、標準化、通用化的設計方式,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提高建筑領域各專業協同設計能力。
▌3. 優化部品部件生產
引導建筑行業部品部件生產全面發展,推動部品部件生產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
▌4. 提升裝配建造水平
引導裝配式施工相適應的技術,提高部品部件的裝配施工連接質量。
▌5. 推進建筑全裝修
實行裝配式建筑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機電設備協同施工。
▌6. 提高整體建設標準
確保工程與建筑全壽命期的質量安全,并采用綠色建材和性能優良的部品部件等,實現設計、生產施工及驗收與運維管理相融合。
來源:CPS建造研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