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興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596-8360999
傳真:0596-8323855
郵箱:xingyangroup@163.com
地址:漳州市長泰區長泰經濟開發區仙景工業園106號
從國際風云到飯圈八卦 從媒體榜單到朋友圈刷屏 過去的2021是個不缺乏熱點的年份。 同樣建筑業的2021 也不乏諸多熱點關鍵詞 回顧下建筑業的2021吧 碳達峰、碳中和 2021年,10月21日、10月24日和10月26日一周時間內國務院出臺了三個文件,分別是:(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 6個方面與建筑業密切相關: (1)實施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絕大拆大遷。加快推進綠色社區建設; (2)開展建筑領域低碳發展績效評估。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廣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房(例如普遍推廣沼氣應用); (3)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加快推動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開展建筑屋頂光伏行動,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用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4)在北方城鎮加快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l展,積極穩妥推進核電余熱供暖,因地制宜推進熱泵、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低碳供暖; (5)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 (6)加快農房節能改造。由此可見,未來可實現減排節能的綠色建筑大有可為,建筑企業要看清這一趨勢,抓住機遇快速推進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這將為建筑企業帶來生產方式、業務模式的革新和孕育不一樣的市場機遇。 本世紀初我國即提出了“三大節能”戰略,建筑、工業、交通節能,其中建筑節能的比重最大。據有相關研究表明,在三大能耗中,建筑能耗按標準煤統計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3%左右,其中建筑運行能耗約占23%以上,建造和建材能耗約占20%,因此做好建筑節能在“三大節能”戰略中意義重大,而雙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對未來建筑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管理模式的升級、新型技術的推廣應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報道: 農民工工資 《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正式實施。 從2021年11月1日起,人社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銀保監會、鐵路局、民航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正式實施。這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為建筑行業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做的一件大實事,同時也是把誠信管理放到議事日程上的一個重要體現。 工資保證金按工程施工合同額(或年度合同額)的一定比例存儲,原則上不低于1%,不超過3%,單個工程合同額較高的,可設定存儲上限;施工總承包單位在同一工資保證金管理地區有多個在建工程,存儲比例可適當下浮但不得低于施工合同額(或年度合同額)的0.5%;施工合同額低于300萬元的工程,且該工程的施工總承包單位在簽訂施工合同前一年內承建的工程未發生工資拖欠的,各地區可結合行業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實際,免除該工程存儲工資保證金;連續2年未發生工資拖欠的,其新增工程應降低存儲比例,降幅不低于50%;連續3年未發生工資拖欠且按要求落實用工實名制管理和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的,其新增工程可免于存儲工資保證金;2年內在工資保證金管理地區承建工程發生工資拖欠的,工資保證金存儲比例應適當提高,增幅不低于50%;因拖欠農民工工資被納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增幅不低于100%;總包單位可選擇以銀行保函替代現金存儲工資保證金。 人社部出臺《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11月19日,人社部出臺《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管理辦法》明確,用人單位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或者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支付工資,逾期未支付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將該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等有關責任人員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按照規定公開并共享至同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相關報道: 原材料漲價 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以來,建筑業企業除了疫情本身造成影響,材料漲價、人工費漲價、工期延誤,很多不可抗拒的影響接踵而至。 進入2021年,自疫情好轉,工地開展復工以來,一波一波漲價風迎面襲來。建材原材料的漲價之風似乎越吹越猛烈。截止到2021年10月,鋼材價格再破6000元/噸,每噸上漲80元~100元不等。與門窗密切相關的PVC材料上漲了2.76%,最高價格甚至突破了12000元/噸;有些原材料甚至出現了“有錢無貨”的局面…… 為此,江蘇省、甘肅省、蘇州市、浙江省衢州市等省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動解決企業因外部環境造成的經營難題,發文對材料價格波動引起的合同價格進行調整。 12月2日,新版《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公開發布!掇k法》提出: 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在合同中約定,當人工、材料和機械價格變動超出合同約定風險范圍時,合同價款的調整方法。 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和支付。發承包雙方通過合同約定,按時間節點或進度節點對周期內已完成且無爭議的工程量進行價款計算、確認,并按照合同約定比例支付。 相關報道: 兩新一重 “兩新一重”是總理報告新詞,即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目前,政府已出臺針對性政策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在重大工程建設提速推進的同時,新基建、新型城鎮化也開啟新的內需空間,各地相關投資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落地。 新基建涵蓋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兼顧了穩增長和促創新的雙重任務。但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短期內新基建還不能從規模上取代傳統基建,因此,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必然與“兩新”一起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積蓄巨大的發展潛能。 相關報道: 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協同 2021年2月9日,住建部發文同意上海市、重慶、廣東三地的7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要求圍繞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盡快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建造發展模式和實施經驗。 此前,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相關報道: 造價改革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的規定,逐步停止發布預算定額”。 2021年,已實施7年多的《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迎來大修,住建部在“修訂意見稿”中提出“工程計量和計價規則全國統一”。 明確最高投標限價按市場價格編制,鼓勵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加強工程造價數據積累,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為概預算編制提供依據。 取消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資質的要求,取消最高投標限價及其成果文件備案的相關規定,減輕企業負擔。 增加推行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結算的條款。明確過程結算的內容,規定過程結算開展的基本流程和時限要求,提出不得以未完成政府審計作為延期結算理由。 11月2日,住建部發布關于征求《工程造價咨詢業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具體修訂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刪除關于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資質的有關條款;二是增加信息管理內容。信息管理包括: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和注冊造價工程師的基本信息、從業信息(含工程造價成果文件)、守信信息和失信信息等。三是明確了注冊造價工程師屬地化管理。四是完善相關責任條款。為加強行業管理,進一步明確、落實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和注冊造價工程師責任。五是精簡造價工程師注冊流程等具體規定。 相關報道: 資質改革 企業資質證書有效期統一延至2022年12月31日! 12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統一延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住建部核發的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建筑業企業、工程監理企業資質,資質證書有效期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屆滿的,統一延期至2022年12月31日。 雖然,目前新的資質標準沒有出臺,但是根據資質改革動向,有以下兩點變化: 1、資質類別簡化 目前明確的是,將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由593項減少至245項目,將測繪資質類別和等級由138項減至20項。這一舉措是為了解決資質類別過細、等級過多的問題。 2、資質審批權下放 在企業資質審批這個部分,15省審批權已下放。除最高等級資質(綜合資質、特級資質)和需跨部門審批的資質外,將原由住建部負責審批的其他資質審批權限(包括重組、合并、分立)下放至試點地區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 除此外,在企業資質審批條件上,放寬了對企業凈資產、人員、業績和技術等要求。資質審批也方便許多,加快簡化企業資質審批事項流程。 相關報道: 限齡:60歲 2021年,全國多地對農民工年齡開始進行限制度, 60歲以上民工被禁用,工地實行“限齡”政策。并且隨著建筑平臺實名制的落實推進,工人的年齡也被納入了日常監督檢查的范圍,一旦被發現,企業也會因用工管理不規范而被通報。 但是這一限制,并不是全國性的,目前天津、湖北黃岡和荊州、南昌、泰州、深圳、上海這些地區發布以上通知。 一直以來,建筑產業工人都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業發展的基礎,為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但是生產效率低下、作業環境惡劣、安全事故頻發也是建筑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傳統的產業工人隊伍還存在無序流動性大、老齡化現象突出、技能素質低、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問題,這都制約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可以看出,國家和監管部門要求規范建筑施工企業用工年齡管理,對建筑施工規范化的要求在逐步提高,更是對建設單位、監管單位的規范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關報道: 限高:250米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 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的通知》。其中明確,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確需建設的,要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筑方案審查,并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 9月,住建部就《關于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各地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層住宅。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口以下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 根據官方描述,嚴禁新建500米以上建筑,最重要是為了人民的安全著想。雖然近年來各地方工程安全質量水平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項目管理不嚴,相關管理規定落實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下降、安全隱患增加。為了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管理,堅持質量第一,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所以不得新建500米以上高層建筑。 相關報道: 金稅四期來了 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是為深入推進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稅務監管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當前正以發票管理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改革為突破口,啟動金稅工程四期建設。國家監管正從“以票控稅”時代向“以數治稅”時代邁進。 金稅四期以專票電子化為突破口,稅收大數據為驅動力,增加了非稅業務管控,社保也納入稅局管理并通過金稅四期工程進行征管。增加與人民銀行的信息聯網,進行嚴格的資金管控。增加企業相關人員身份信息及信用的管控。云化服務,全流程智能辦稅。 金稅四期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對納稅人的業務證據鏈上傳,形成系統性證據鏈管理,對企業的業務真實性、邏輯合理性、稅務合法性、經營合規性提出更高要求,未來企業的稅務合規化將是唯一出路! 相關報道: